首页 > 聚焦 > 聚焦 > 正文

阿斯巴甜再惹争议 代糖产业迎变?

2023-07-08 05:48:33来源:中国经营网

持续多年的阿斯巴甜争议,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路透社消息,阿斯

持续多年的阿斯巴甜争议,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路透社消息,阿斯巴甜将于7月14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物。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JECFA)也在今年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并将与IARC在同一天宣布其调查结果。

再现争议,一时间引发了国内代糖市场的波动。首先是代糖概念股在6月30日开盘后迎来大涨,生产天然代糖的企业纷纷涨停,莱茵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涨幅超9.9%。


【资料图】

紧接着是相关企业纷纷站出来与阿斯巴甜“划清界限”,纷纷表示产品中不含阿斯巴甜,或者自身不生产阿斯巴甜。

实际上,阿斯巴甜的健康争议由来已久,而如今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与如今人们形成的健康意识紧密相关,无糖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无糖饮料、食品在我国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从业者也在关注着行业上游的一举一动。

而从目前来看,阿斯巴甜的情况仍无法定性,但可以看到的是,此次争议已经在搅动着国内无糖市场。

争议背后的代糖市场

代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无糖饮料的推动。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飙升至199.6亿元,预计2023~2027年将持续放量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748.9亿元。

在此影响下,代糖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代糖产品的总产量预计为29.5万吨,同比增长7.3%。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的代糖产品,若按照来源来划分,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糖精钠、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赛蜜等,都属于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则包括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甘草酸铵等。

而从全世界的视角来看,阿斯巴甜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阿斯巴甜属于最常见的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之一,目前全球市场约3万吨左右,市场规模约30亿元。

对于代糖产业的现状,食品饮料营销专家于润洁告诉记者,添加剂工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目前蔗糖仍然是甜味剂市场的主导,但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原料成本角度看,代糖类甜味剂代替蔗糖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实际上,在过去阿斯巴甜一直饱受争议,例如2013年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发表声明称“动物实验发现阿斯巴甜可能导致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再如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奥地利路德维希·波尔兹曼研究所等机构2012年发布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与不饮用无糖汽水的人相比,每天饮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无糖汽水的人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等。

但显然,相较于以前,此次争议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对此,于润洁认为,目前市场需求和传播环境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是仅仅追求糖的“健康”,而是已经上升到“无糖”的需求。短视频、自媒体等新的传播手段,也在放大消费者对“阿斯巴甜致癌”的担忧。

“而对行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食品生产企业,短期内会对使用阿斯巴甜的品牌和产品带来一定的销量影响,并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对‘无糖’品牌和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添加剂工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阿斯巴甜致癌“的担忧也会推动添加剂工业开发新的代糖产品,逐步取代阿斯巴甜。使用阿斯巴甜的品牌和产品,在替换阿斯巴甜后,我认为会打消消费者的担忧。”于润洁表示。

不过,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认为,阿斯巴甜的应用广泛是因为其技术成熟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如果阿斯巴甜被抛弃,厂家将需要寻找其他替代品来提供甜味,可能涉及到技术研发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对终端来说,如果阿斯巴甜被替代,可能会对使用阿斯巴甜的产品产生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还是要取决于替代品的可替代性和市场接受程度。

实际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更加关注,伴随着争议,在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时无疑会更加谨慎。但对代糖的需求仍然存在,因此会转型其他代糖产品。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阿斯巴甜的“致癌”争议,会带来消费者信任危机,导致购买力下降。而若消费者开始避免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对于使用阿斯巴甜受益的食品和引领行业将产生消极影响。

方正证券研报则指出,本次事件会在中短期内影响消费者减少购买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进而影响食品生产商将产品配方调整为安全性更好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三氯蔗糖和安赛蜜迎来替代良机。目前阿斯巴甜全球产能约为2.6万吨/年,假设阿斯巴甜全部退出,将增加三氯蔗糖和安赛蜜0.9/2.6万吨/年的需求。

天然甜味剂迎机遇?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提到,人工甜味剂的主要优势在于“甜价比”,即获得单位甜度口感的价格相对很低,而天然甜味剂大多为低倍甜味剂,获得甜味口感的成本远高于高倍甜味剂。

不过,外界有观点认为,伴随着争议,天然甜味剂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仅从甜度替代的角度,天然甜味剂不具备成本优势,但是由于其“天然”的属性以及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因此更受消费者的认可。随着人们对甜味剂的来源及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加强,对天然甜味剂需求预计还将高速增长。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人工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天然甜味剂增速更快,2010~2020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在替糖产品的应用占比由8%增至20%。

此外,上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若是阿斯巴甜被认为可能致癌,将使人们对所有代糖的使用产生怀疑,此情况将威胁代糖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而由于对人工合成代糖的营养价值和潜在风险的怀疑,天然代糖的需求将出现增长。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代糖市场的需求改变将引起竞争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和定价的竞争。

从业者感受最为深切,今年3月15日,晨光生物就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中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对于人体健康的隐患逐渐被关注,其安全性受到公众的担忧,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的浪潮兴起,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代糖”向“健康代糖”转变,天然甜味剂符合健康安全、零糖零脂的消费理念,将迎来加速成长期。

“个人接触的食品饮料研发工作者,一般都认为蔗糖是口味口感最好的甜味剂。但从原料成本和消费需求的角度考虑,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天然代糖必然慢慢取代一部分蔗糖的市场。天然代糖因其口味口感更佳,以及食品企业对其‘更健康’的引导性宣传,天然代糖成为更受欢迎的甜味剂产品。”于润洁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