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聚焦 > 正文

望诊法-全球快报

2023-05-30 23:50:54来源:个人图书馆-众生平等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方法,又称为“诊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方法,又称为“诊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反之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体表的不同组织器官和部位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及其内部联系,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资料图】

望、闻、问、切是用以调查了解疾病变化的四种不同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保证判断的准确性。任何只强调某一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一、望诊

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学通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因此,通过望诊就可以了解到机体内部的某些病变。临床应用主要有望神、望色、望舌、望形体和望分泌物的变化等。

望舌质和舌苔,属望舌,是舌诊的主要内容,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正常舌象,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疾病状态下舌象会发生变化,早在《内经》中已有“舌干”“舌上黄”“舌卷”的记载。望舌,以观察舌质和舌苔两方面的变化为主。

舌诊,在中医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

首先,舌与脏腑相关是舌诊的基础。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由于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许多脏腑,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它如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手少阴之筋入系舌本等。所以,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这就是望舌可以诊察内脏病理变化的依据。

其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前人还发现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的脏腑相联系,并反映着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把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个部分、分属于心肺、脾胃、肾、肝胆等有关脏腑。这种以舌的分部来诊察脏腑病变的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舌质:望舌质主要是察其颜色、形态的异常。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1) 望舌色:望舌色,主要观察舌质颜色的异常变化,主要有如下四种。

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证。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主热证。热盛则气血涌甚,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峰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见绛舌,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中,绛舌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液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象;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象。

(2)望舌形:望舌形,以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及形体的异常变化为主。首先应注意舌体的荣枯老嫩,舌体明润者为荣,说明津液充足;舌体干瘪者为枯,说明津液已伤;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为老,多属实证、热证;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为嫩,多属虚证、寒证。

同时还要观察舌体的胖瘦、大小,有无裂纹、齿痕及芒刺等五种常见的形体变化情况。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有胖嫩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为裂文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其中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④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⑤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3)望舌态:望舌态,主要是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主要有如下五种。

①强硬: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语言謇涩,称为“舌强”。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②痿软: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多属气血虚极、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痿者,则为热灼阴伤。

③颤动: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④吐弄: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添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为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⑤㖞斜: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㖞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⑥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